經過腦科學研究證實,幼兒0-8歲期間是思維及智商發育的黃金時期,一旦錯過,再進行培養,甚至都達不到事倍功半的效果,因此幼兒時期,進行合理的教育引導,對孩子未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,事實上,幼兒成長的過程中,也在不斷的去探索、認識和理解接觸到的一切,那我們在幼兒教育當中,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,才算是相對完善的教育呢?
![幼兒教育應該教什么?這三大領域的知識,越早幫孩子完善越好 幼兒教育應該教什么?這三大領域的知識,越早幫孩子完善越好]()
一、物理知識
通俗的來說,我們接觸的物品以及物品的屬性,也就是說,我們應該帶孩子,多認識身邊的物品以及觀察他們的屬性功能,常見的物品如:
完、筷、勺、叉、鍋等餐具
桌子、椅子、床、杯子、枕頭等家具
手機、電腦、平板、電視、投影儀等電子產品
外套、襯衫、羽絨服、棉褲、秋褲等衣服
公交車、火車、摩托、自行車
樹、花、草等植物
小鳥、雞、鴨、狗等動物
胡蘿卜、白菜、蒜薹、土豆等蔬菜
……
而常見的物品屬性有如下:
顏色、重量、大小、形狀等視覺屬性
粗糙、光滑、材質、軟、硬等觸覺屬性
苦、辣、咸、酸、甜等味道屬性
香、臭、腥、辛等味覺屬性
影子方向、用途等內在屬性
……
二、數理邏輯
數理邏輯是人類思維的核心,是孩子認識世界和組織信息的關系知識,重點是鍛煉孩子的思考過程,而不是靠機械的記憶去理解關系,尤其是5-9歲左右的孩子,形成數理邏輯思維,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。一般有哪些方式,能鍛煉孩子的數理思維呢?
通過觀察找出不同物品的差異
比較兩堆物品的多與少
比較物品的長短、輕重、大小
根據屬性對物品分類
認識數的組成
找出物品排列的規律
對物品進行統計
認識空間和圖形的概念
……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在孩子的數理思維教育上,我們要盡量采用符合孩子認知規律的方式,比如孩子喜歡玩耍,我們可以把要教的知識設計成游戲,在和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;同樣,幼兒以直觀思維為主,我們盡量要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,讓孩子有一個可視化的思考模式參考,形成自己的思維;
三、社會知識
社會知識,是一個人能容身于社會的基礎,多數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,更重視文化知識的教育,在社會知識的教育上,卻花費的精力很少,往往會造成孩子的智商高,情商低的現象,那該教孩子那些社會知識呢?如下:
廚師、司機、醫生等職業及對應工具;
遇到長輩該怎么打招呼
與朋友怎么相處
遇到別人為難的時候,怎么處理
被人為難時候怎么應對
和小朋友發生矛盾怎么解決
遇到喜歡的東西,怎么處理
迷路了,怎么辦
來到陌生的地方,怎么辦
……
類似的社會知識,孩子只有掌握的徹底了,才能夠在未來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,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接觸外面的世界,接觸更多的人,而不是把孩子培養成溫室里的花朵。
總結:對于幼兒來說,他們通過自己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建構知識,而不是等著別人告訴他做什么,他們一直在不斷的探索、認識和理解自己接觸的一切,我們應該做的是,引導孩子更體系的探索這個世界,而不是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灌輸給孩子。